1844年望廈條約開啟了中文圖書外銷西方的歷史序頁十九世紀中葉,美國赴中國宣教的傳教士,因久居中國且接受完整漢語訓練,或轉任美國駐華公使、或對近代中國教育、科學帶來重大革新影響,日後成為名符其實的漢學家(Sinologist)。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之後,美國特使顧盛(Caleb Cushing)和清朝兩廣總督耆英於1844年7月3日在澳門的望廈村簽訂《望廈條約》(Treaty of Wanghia),共34款,附有《海關稅則》。 望廈條約,即中美第一個外交協定,包括著名的第十八條《文化條款》,允許美國人合法採購中國書籍,自此開啟了中文書行銷西方的序頁。望廈條約的部分條款,係由19世紀美國首批赴中國的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伯駕(Peter Parker)和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等參加翻譯和起草工作;該約內容包含明確禁止鴉片貿易、中美之間最惠國待遇等,此點與其它英、法等列強以經濟面的掠奪為主要目的有所不同。 《望廈條約》第十八款手稿(原件現藏華盛頓美國國會圖書館) 【英文原稿內文】 “It shall be lawful for the officers or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employ scholars and peoples of any part of China…to teach any of the languages of the Empire, and to assist in literary labors…it shall in like manner be lawful for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urchase all manner of books in China.” 【中文翻譯內文】 “准合眾國官民延請中國各方士民人等教習各方語音,並幫辦文墨事件……並准其採買中國各項書籍” 以上節錄自"The Centennial Report of Sino-American Evangelism". |
2012年起由<臺灣學人出版網>與 Amazon Marketplace 合作 - 開啟臺灣文化行銷全球的歷史專頁
我們歡迎已經有ISBN的出版品加入亞馬遜網路書店的發行通路。您可以透過以下「ISBN國際發行檢索工具」檢視您的出版品是否成功走出臺灣並且行銷全球。
(支援10碼或13碼ISBN,例如:9780415460477或者9787301170564)
如果您看不到您的作品出現在任何一家國際型的網路書店陳列銷售,您或許可考慮重新將您的出版品透過本網交付Amazon Marketplace發行國際,讓您的出版品從臺灣走向世界──同時以印刷書+電子書形式,在業務全球化的網路書店與數十萬家公民營圖書館、學術機構以及1876年成立的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等市場流通發行。